據了解,新聞出版總署、環境保護部正在積極與財政部、教育部等部門協商,研究對教科書印刷企業直接進行補貼的方案。我國首批獲得綠色認證的雖然只有60家印刷企業,但這些先行者必將較早占領綠色印刷市場,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先機。
在11月1日的綠色印刷推進會上,讀者在翻閱綠色印刷產品。記者 韓東 攝
在業界長久的盼望與期待中,首批獲得綠色印刷認證的企業終于在今年11月揭開面紗,我們收獲了實施綠色印刷的第一個果實。企業在認證中遇到了什么問題?認證之后又有什么期待?今后的綠色印刷之路如何走?帶著這些問題,《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采訪了政府、協會、認證機構及多家獲證企業的負責人。
理念和現實如何結合
響應兩部門號召,落實企業社會責任,體現“以人為本”的宗旨,保護青少年健康,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為“走出去”創造條件……談到為什么實施綠色印刷,不少印刷企業作出了上述回答。
不可否認,在新聞出版總署和環境保護部的強力推廣下,綠色印刷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但現實是,我國有6000多家出版物印刷企業,申請綠色認證的只有300多家,首批獲證的僅有60家,獲證率僅為1%。獲證企業還存在分布上的不平衡,僅覆蓋18個省(區、市),其中近半數在北、上、廣,且多是實力較強的大中型企業。
可見,要完成兩部門《關于實施綠色印刷的公告》中的2012年~2013年基本實現中小學教科書綠色印刷全覆蓋的目標,任務不可謂不艱巨。對此,行業人士紛紛開出“藥方”。
“我們的企業不能只是在設備‘硬件’上下工夫,更要在管理‘軟件’上下工夫”,新聞出版總署印刷發行管理司副司長曹宏遂建言。是的,在實施綠色印刷的過程中,不少企業購置了先進的設備、應用了環保的工藝、使用了綠色的原輔材料,從硬件上保障了“綠色”。然而,綠色印刷的實施,更需要企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需要每個員工的身體力行。
“很多企業在業內口碑很好,但在認證時耽誤了幾個月時間,就是因為環評沒有做好。”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研發部副部長曹磊說。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有的企業將工廠建在風景區,有的在居民區內租場地生產,這樣的企業,環保部門要求其搬遷,周圍居民難免會投訴,環評當然很難通過。他建議,企業在建廠和搬遷時應了解當地政府和周圍居民的要求。
成本與收益如何平衡
實施綠色印刷是大勢所趨,這已成為行業共識,但還有不少企業持懷疑和觀望態度。“我認為制約綠色印刷發展的瓶頸主要是投入能否帶來相應的回報。”安徽新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余世班一語道破原因。
“綠色印刷原輔材料價格昂貴,印刷工價連續多年未上調,綠色印刷認證費用較高,加之企業運行成本越來越高,贏利能力弱化趨勢增強,有的企業難免思想上有顧慮,對認證不積極。”江蘇鳳凰鹽城印刷有限公司總經理吉如標如是分析。四川新華彩色印務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則以數字證明:大豆油墨的價格比普通油墨價格高出15%,環保黏合劑價格較普通黏合劑高22%。
對于認證費用問題,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張雙儒表示:“考慮到印刷行業尤其是書刊印刷是微利行業,認證公司已用了國家規定標準的下線收費,技術服務更是只收40%的費用,這已經很優惠了。但企業總還是要有不小的付出,你就把它當做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學費來看待,一次投資,長期受益,從長遠考慮還是合算的。”
張雙儒建議企業老板換個思路思考:“廣東的一些大企業,如東莞金杯、中華商務、雅圖仕、勁嘉都在綠色環保上做了大的投入,實際算下來,不只收獲了社會效益,在投資回報上也是合算的。”東莞金杯印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金溪建議企業循序漸進實施綠色印刷,先從一些不需投資亦能獲利的小事做起,再實施一些投入少、回本快的低費措施,等有了充足的資金再考慮投資一些投入高但長遠利益可觀的設備。
綠色環保油墨開發創新 加快國際化接軌進程零售業利潤走低,7-11卻創人均116萬利潤,憑什么?平面設計師該如何有效表現凹凸工藝效果?惠普硒鼓C9730A云南將推行衛生餐具二維碼,推進信息監督模式危機公關哪家強?3.15點名企業告訴你!數碼快印企業如何進行網絡分銷?3D打印顛覆時尚時裝產業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