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筆者就水性印刷開槽糊折合機各部的發展趨勢,談一些自己的看法:進紙部:前緣走紙的運用進紙誤差一直是瓦楞紙箱制造時必定會產生的問題,誤差值是否在可容許范圍內是進紙部最主要的項目。進紙方式一般分為踢紙板走紙與前緣走紙兩種,踢紙板的走紙因為是往覆式運動的結構,運動到高速會有較明顯的震動,影響走紙的穩定度與精度。踢紙板走紙的往覆式運動,有其難以克服的物理特性。因此有了前緣走紙的發展,利用齒輪箱內部凸輪傳動的特性,使前緣走紙膠輪產生閑歇性的圓周運動,配合吸風結構,讓紙板能穩定的輸送。即使高速運轉時,仍保持在+/-1mm的誤差精度內,讓瓦楞紙板加工時的報廢率降到最低,提高生產良率。目前選購印刷機的趨勢,走紙機構若預算許可,指定為前緣走紙的搭配方式,已成為主要潮流。
輸送部:
真空吸附的運用瓦楞紙板要能精確的輸送,讓紙得到適當的壓力,又不破壞紙板強度,這是主要輸送部的功能。一般分為挾持走紙與真空吸附走紙2種。挾持走紙是利用上下2輪組,相互反方向轉動的力量,使紙板從兩輪組間通過,挾持的力量,影響到輸送的精度。因此輪組間的間隙的控制變得相當重要,一般要靠有經驗的師傅,敏感的調整夾持間隙,才可調整較佳的挾持間隙。然而紙板難免因為制造質量、紙質、濕度、溫度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使紙板厚度、表面摩擦力等產生變化,所以每張紙的都會有微小的差異。用雙面挾持方式的間隙,可能會讓紙板有過與不及的紙板挾持間隙壓力,造成紙板受到不足的挾持力或過度的擠壓力,容易產生印刷走位的質量問題。近來所發展的真空吸附傳送系統,利用單面吸附傳送的原理,特別搭配在印刷系統使用,采用單面吸附的真空力量,與運轉的滾輪配合,來達到即使紙板有些許質量上的誤差,仍可印刷出精美的效果。其原理便是利用真空吸附不易壓迫到紙板的特性,與運轉滾輪的搭配來達成,給予紙板適當的輸送力,又不會傷害到紙板的強度,降低不良品的產生。
印刷部:
刮刀系統的運用印刷的作用,在于是否可以將油墨,適當完整經由印版轉移到紙板上。傳統經由網紋輥與膠輥搭配的油墨轉移系統,在經過長期發展使用后,已經到達到成熟轉移油墨的功效。然而,轉移油墨的過程中所需的油墨量相當可觀。更換清洗油墨回收有限,易造成浪費,加上訂單更換或保養清洗所需的時間較長,當膠輥磨耗后的更換作業耗時費工,因此開發出以刮刀片刮除油墨的刮刀系統。刮刀系統利用兩片長條型的刮刀片,利用簡易的固定方式,裝置在刮刀座上,刮刀座一般設計為可掀啟活動式,并留有油墨容納與進出的空間,操作時使刮刀片貼于網紋輥上,用泵將油墨充滿于刮刀座容納油墨的空間,再利用刮刀片刮除多余的油墨,并使油墨平均分布在網紋滾表面上,形成一層極薄的油墨層,印刷滾筒上的印版轉移到網紋滾上的油墨后,再轉移到紙板上,造成印刷的效果。刮刀系統的油墨更換回收、清潔保養、刮刀片更換,都相當方便且有效率。這也是購置印刷設備,預算許可范圍內,各廠家都會考慮的搭配項目,也將逐漸成為發展潮流。
開槽部:
雙刀軸的運用開槽的作用在于能精準的將槽型切出,并壓出方便折合的壓線痕,由于紙板的規格材質樣式千奇百怪,各個廠家都有特殊的要求,一般若將開槽刀設計在同一刀軸上,開槽刀片因為外型為環狀,并有角度的樣式,排列在同一刀軸的刀座上,可能會遭遇2個槽刀片位置太近或重疊,切槽深度不能滿足需求的問題。一般若有此部份的需求,會將開槽的位置設計在分開的兩支刀軸上,讓刀軸上的開槽刀片,可以只切到紙箱的一邊,另一邊由另一支刀軸上的開槽刀片切出,使開槽深度可以因為兩組開槽刀片的錯開,大大提高了可以生產規格的彈性。另外在壓線輪部份,也可采用雙壓線的設計,讓紙板經由兩道的壓線過程,第一次壓線破壞開槽折紙部位的強度,使紙板略為壓扁。第二次壓線再將壓扁部位的折痕壓出,使壓痕適度的產生,特別適用于后段尚有糊折合程序的紙箱。
模切部:
膠輪切削裝置與速度補償的運用模切的主要作用在于可以精準的將紙板,切出所需尺寸外型,膠輪受模切輪上的模切刀長期切削,表面的膠墊易產生磨耗現象,膠墊表面產生凹陷現象,模切紙板時,易產生誤差。在膠輪邊設置切削裝置,可延長優力膠墊的壽命,并獲得較佳的模切精度。優力膠輪長期受到模切刀的深切,表面線速度易因外徑變小而變稍慢,容易在模切時造成尺寸誤差。設計以單獨的驅動膠輪動力系統,并配置偵測優力膠輪周長的裝置,經由可程控器運算,重新計算補償速度比例。配合優力膠墊車削裝置,補償車削后的線速度,可使膠墊延長壽命,達到充分利用與節省成本的效果。
糊箱折疊機:
折疊糊箱機一貫化生產作業的運用折合糊箱的作用在于可以將展開的紙箱,經由糊折合的機構,將紙箱上糊并折疊成型,并計數成疊排出,以一貫化的過程,簡化人工操作,并提升生產效率,特別適用于大量中小型尺寸紙箱的生產作業。一般經由印刷機加工出來的紙箱,先導入折紙輸送系統,在經由噴糊系統,將紙箱的切角邊噴上糊液,紙箱在輸送的過程中,將逐漸經由導紙桿與折紙皮帶的引導而折合,并控制折合后的接合部位的槽寬與方正度,再經由計數排出輸送系統,將紙箱依照設定的張數堆棧而后排出。采用一貫作業的生產方式,使印刷機與糊折合計數作業合并,大幅提升生產效率。
換單速度和生產速度:
油墨黏度與酸堿值和油墨干燥系統的運用一套好的瓦楞紙印刷設備,在于能快速調整適用于設計規格內的各種尺寸與設定,然而客戶的需求千變萬化,若能將客戶的需求,轉化為標準可以記憶的訂單,配合標準化的印刷版系統,可大幅提升操作作業的方便性。一般統計,更換油墨與印版最費時間。油墨的調配若能以參數式管理,讓油墨的黏度與酸堿值藉由計算機系統檢測與管理,設計一組可以偵測油墨的探頭,插入一般的油墨桶中作取樣,連結計算機系統作取樣分析,在屏幕上呈現數據,并可儲存數據,即可減少油墨調配的時間。當操作者完成了換單測試的工作,將進行大量生產時,需將速度定位在設備印刷最佳的速度,由于油墨與紙質的關系,水性油墨雖有其快干的特性,但當印刷深色且大面積時,油墨干燥速度難免較慢,需將生產速度作適當降速,因此需有合適速度的搭配。若想克服此問題,選購吹干或烘干油墨系統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方向,利用風扇或熱能散發的烘干裝置,裝置于印刷輪后與下一組印刷輪之間的空間,進行油墨干燥的烘干或吹干作業,如此便可提升生產速度。操作者的熟練度與設備更換規格的速度,換單的速度若能配合數值控制的定位定質的系統,將是節省換單調整時間的利器。
控制系統:
訂單管理系統的運用現代企業凡事講求數據化與科學化的管理,生產設備也是一樣,過去靠經驗和感覺的操作方式,將會隨著作業逐漸標準化,而呈現管理化的作為。生產設備為了配合現今潮流,將生產訂單作分配、排程、狀態、更換、記憶、分析等狀況標準化,已經是印刷設備該有的功能,操作者可藉由數據化的呈現,提升技術的水平,進而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減少企業的管理成本。控制系統的提升,可以從機械設備大量使用精密的控制組件看出發展趨勢,設計者以操作者的操作慣性思考,配合新穎的控制模塊,將電機計算機控制與機械作整合,發展出一套具有彈性且人性化的控制系統。然而印刷設備所需的操作系統,除了設備本身,更重要的是與企業管理面的連結,這是逐漸發展的趨勢,企業需要知道設備占企業總持有成本多少,對企業的貢獻度有多大,不僅僅是生產效率等狹隘的定義,因此將會逐漸發展出一套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的控制系統。
智慧互聯深挖市場潛力,2018年物聯網的五大趨勢確定印刷色序時不能不看的十四條原則加強綠色包裝建設,促進快遞行業健康發展改革開放40周年,品牌如何用懷舊營銷致敬時代?環保油墨之路從2018北京地鐵超級內包車廣告看微名片的可塑空間小名片的大智慧:日常營銷如何利用名片贏得商機吞噬紙箱廠利潤的6個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