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數派報告》中,有一個關于未來報紙的場面,一位乘客閱讀著一份拿在手里的“電子報紙”。那份報紙,已經不是紙質材料,而是類似于液晶屏材質,但有著紙媒的樣式和報紙的版式。我曾經以為,紙媒的發展趨勢應該是這樣的。但事實卻并非如此,在我們身邊,紙媒的發展竟然是人為的淘汰和對網媒的盲從。
2014年最后一個月的某一天,我很喜歡的一份報紙——《雜文報》,宣布于2015年1月停刊。
《雜文報》不是第一份離去的報紙,更不會是最后一份離開的紙媒。細細數來,由2014年年初停刊的上海《新聞晚報》起,到前不久宣布休刊的《程序員》雜志,這一年里有太多的紙媒離我們而去了。雖然它們離去的原因眾說紛紜,但顯而易見,在經營者眼中,難以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他們看來,該走的,就得走了;改變的,就得改變。而這種改變,絕不是辦個報紙的網站、弄個電子報那么簡單,一個是淘汰,一個是網媒化。
在浙江,浙報集團早在幾年前就收購了邊鋒、浩方,后來又投資影視。在上海,《新聞晚報》等的隱退,是為了整合資源,避免內部不必要的競爭,說白了,是給后來的澎湃新聞網甚至是界面讓路。在湖南,瀟湘晨報劃歸湖南日報報業集團,雖然還沒有更明確的下一步行動,但未來肯定不是現在的狀況。這樣的變化和整合,還在繼續中。因為互聯網新媒體的流行,在他們看來,已經不允許傳統報業集團再以傳統的方式去經營傳統的內容了。
有些紙媒,的確該走了,因為他們真的沒有存留的必要。但在我看來,有的紙媒卻不一定必須要離開。之前乃至現在紙媒的困境,應該是暫時的不適應,而并非無藥可救。如果理順好思維,它們還是有很大生存的空間的。可是很多紙媒的離去卻并非是因為沒有救治的可能,
印刷小知識:玻璃印刷機的特點使用注意事項紙媒和新媒體是怎么賺錢的?北方多地遭重霾侵襲 五千萬包裹受影響快印行業的一些術語方正印捷C6500數碼印刷系統實施綠色印刷 印刷業綠意盎然五類3D打印技術速度PK戰:究竟花落誰家?無碳復寫紙卷筒印刷工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