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傳播媒介怎么變化,媒體人深諳“廣告才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明燈”這個道理。這就是說讀者的目光停留、停留多久、多久來停留一次才是賺錢的家伙。
說通俗點吧,你是澎湃新聞的忠實讀者么?你會把澎湃的一篇長文從頭刷到尾么?還是你只是偶然“路過”,進來逛逛的?美國《wired》雜志近期在一篇關于媒體趨勢的長文中“自揭老底”,比較了一下其自身的相同內容通過不同渠道發行所得的收益是多少。
通過訂閱雜志閱讀,wired將獲得40美分
比如這一期的《wired》雜志共有27頁廣告,假設每頁廣告費價值10萬美元,雜志允諾廣告商的費率基準則是85萬的訂閱者,這樣算來,讀者看完一段,雜志收益6美分,看完整篇文章,雜志收益40美分。如果一位忠實的讀者翻完了整本雜志,那么《wired》會十分感激地告訴你:謝謝!因為您我們賺了3.18美元!
通過電腦網頁閱讀,wired將獲得30美分
廣告商們常常假定讀者們會更多瀏覽網站,所以會在雜志的主頁上投入更多。所以如果你是通過網頁版看到這篇文章的,那就為雜志帶來30美分的收益。但若你是通過朋友推薦給你的鏈接才看到的這篇文章,收益就會下降到10美分。
通過手機或移動終端閱讀,wired將獲得4美分
如果你在閱讀中點開了facebook的鏈接或是彈窗廣告,收益只有2美分,不過若你退出廣告繼續看這篇文章,還能追加2美分。(平板電腦閱讀還能再加1美分。)
數據顯示,越是傳統的傳播平臺,其廣告帶來的收益效率越高。可是另一方面,美國皮尤(pew)研究中心近日調查顯示,30%的美國人是通過facebook來看新聞的,而過去一周,近一半的美國人是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里獲取新聞資訊的,并且這一數字正在不斷增長。
人們似乎已經越來越習慣于不論何時何地都能迅速得到世界各地的資訊,新聞推送、小彈窗就像是青春期的小男孩一樣隨處都在蹦跳叫嚷著“看我看我!”,而你唯一能屏蔽掉的方法就是不用手去掏口袋里的手機。
對于新媒體來說,問題已不再是如何吸引讀者進入他們的頁面,而是如何將自己植入到讀者的生活中去,廣告也是如此。
傳統的網絡媒體都會在自己的文章邊上放置廣告位,并以以閱讀量向廣告商收取費用,不過美國另一家新聞網站buzzfeed卻反其道而行,他們的廣告方式被稱為“原生廣告”,也就是不依附于網站的文章內容,通過社交媒體獨立存在和傳播。試想一下:
scott paper(美國史古脫紙業)列舉出十種你意想不到的方式來說“你的廁紙用完啦”; charmin(衛生紙品牌)可以貼一個廣告打出“廁紙用完后的十個步驟”;buzzfeed自己呢,可以在內頁刊登一篇文章,題目就叫“關于廁紙,你所不知道的36件事”。(要知道buzzfeed最擅長羅列各類吸引人的清單。)
事實就是,由buzzfeed的創意團隊貼出的charmin和scott的品牌軟文(姑且這么稱吧),就和網站內部的新聞內容一樣具有點擊量、分享率和可讀性。
這大概也解決了“熱心”讀者在評論中所問的問題:如果我裝了廣告攔截軟件,看完這篇文章,你一樣還可以賺這么多么?
線路板PCB油墨幾個重要的技術性能淺談JDF對印后設備開發的影響淺析網絡印刷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現狀佳能將推出一款高性能按需印刷設備 預計2014年面世解析快印店建設“溫水煮青蛙”效應惠普Indigo press 5500油墨的性質與印刷顏色的關系膠印機收紙臺收紙不齊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