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墨裝置的調節
油墨傳輸過程中的調節包括:墨斗出墨量的調節,傳墨輥接觸力的調節,以及著墨輥接觸壓力的調節。
1.墨斗出墨量的調節
墨斗出墨量的調節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改變墨斗輥與墨斗刀片之間的間隙調節;二是改變墨斗輥轉角的大小。
墨斗輥與墨斗刀片間隙調節,有手動調節、電動調節兩種,手動調節是用螺釘的正向,反向來改變墨斗輥與刀片的間隙。而電動調節是用遙控裝置來進行的,一般的墨斗座上面裝有一排琴鍵式鐵板,表面覆蓋一張硬塑料片(有的機器則不裝塑料片),而塑料片具有彈性,防止油墨的滲漏,每塊鐵板的前端裝有一個偏心輥,輥兩邊的支承環將塑料片頂緊在墨斗輥上,墨斗座上共裝有30~32個偏心輥,每個偏心輥的寬度約為30~32mm,當伺服電機接受控制臺的信號后,通過機械結構,改變偏心輥與墨輥的間隙,因此當墨斗輥轉動時,帶動油墨擠壓塑料片,根據間隙大小形成不同墨層厚度,附著在墨斗輥上,通過傳墨輥輸入勻墨機構,這種結構的特點是可以正確地限制每個供墨區的位置,防止一個墨區的調節對鄰近墨區供墨量產生影響,塑料片受到不斷摩擦,易磨損,需定期更換。
2.傳墨輥的接觸力調節
國產膠印機傳墨輥的接觸力一般是要通過拉簧和凸輪的轉向來調節。改變簧力的大小是屬于簡單的操作,而根據凸輪的轉向來調節接觸壓力,符合一般的調節規律。
3.著墨輥的接觸壓力調節
著墨輥的接觸壓力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著墨輥與串墨輥的壓力調節;二是著墨輥與印版滾筒的壓力調節,一般地著墨輥與串墨輥壓力調節依靠偏心機構來進行,著墨輥與印版滾筒壓力調節是依靠斜面原理來進行,調節著墨輥的接觸壓力通常是以著墨輥在印版或串墨輥上的壓痕數值為依據的,有時為了調節準確通常采用鋼片,插在著墨輥和印版或串墨輥之間,通過手感來判斷壓力大小。大多進口機器利用紙條來測試接觸壓力的大小,其方法和調節水輥的方法是相同的。再根據調節壓力手柄的+/-標符來進行調節。向+方向轉動手柄,增加和墨輥之間的壓力;向-方向轉動手柄,減少壓力。著墨輥的壓力調節是非常重要,所以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在調節步驟上,一般先調節著墨輥與串墨輥之間的壓力,后調節著墨輥與印版滾筒之間的壓力。
(2)在調節著墨輥壓力時,可以在不再使用的印版上來校正其壓力大小,若是在印刷過程中需要調節,應選擇在印版兩端或拖梢空白部分進行測量。
(3)印版的襯墊厚度要符合要求,以避免由于襯墊厚度不合適而引起著墨(水)輥與印版接觸壓力的變化。
(4)必須嚴格注意各個調節方向上的對稱性和壓力的一致性以保證串墨輥,著墨輥和印版滾筒之間的軸線平行,壓力均勻一致。
(5)j2205型機四根著墨輥在印版上壓痕寬度依次為6、5、4、3mm或5、5、4、4mm(該數值僅供參考)。而cd-102型機四根著墨輥在印版上的壓痕以及和串墨輥的壓痕均為4mm。
4.著墨輥起落機構的調節
著墨輥根據工藝要求,有三種情況:一是跟隨滾筒離、合壓,著墨輥自動地與印版脫開或接觸;二是在滾筒合壓時,人工使著墨輥與印版脫開;三是在滾筒離壓后人工使著墨輥與印版接觸。
著墨輥自動起落機構有機械機構控制,也有氣動機構來控制,無論哪一種機構控制,其起落幅度的大小,基本上都是由起落架上的頂螺絲來調節,也有通過偏心機構來進行調節的。
輸水過程各水輥的接觸壓力調節和各墨輥的調節方法相似。
[相關鏈接]
在輸墨裝置中所有墨輥的排列都遵循著軟硬交替的規律。這樣有利于油墨的傳遞(見圖6-1)。另外,卷筒紙膠印機輸墨基本結構與單張紙膠印機是相同的,近年來,由于印刷技術的發展,膠印機的水、墨機構有了很大改進,尤其水、墨平衡跟蹤技術的應用,對于提高印刷質量與生產效率都起了很大作用。
淺談珠光油墨印刷注意事項樹脂版制版過程的問題原因及解決辦法人人網或將進行新一輪戰略調整熱敏防偽在煙標印刷中的應用3D打印技術創造酷炫自行車印刷灰色平衡控制法則之研究(上)包裝類特種紙的分類及特性膠印機機器保養之機器的靜態保護